3月16日,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大溪乡神岭1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发电设备安装。 3月18日,湖北宜昌,三峡大坝与库岸边盛开的鲜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021年8月24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妇联水口乡金山村,巾帼志愿者与小朋友一起手绘废弃罐头。这样的“绿色生活 让家庭更美”主题活动,旨在提升节能降碳、生态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一圈白色的三层小楼,屋顶上布满黑色的光伏板,几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正在楼前的充电桩旁充电——这是今年初投入使用的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供电所。 这个小小的供电所貌不惊人,却承担着周边31个村、1.17万户用户的供电任务。近期完成升级改造后,该供电所实现了办公区域绿色用能,成为重庆市首座光储充用一体化模式的“零碳”供电所。屋顶安装的560平方米、装机总容量为151千瓦的光伏板,预计年发电量超15万度。与传统火电相比,相当于年减少标煤约50.6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52吨。 “零碳”供电所是一个小小缩影。自中国宣布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顶层设计加速完善,各地行动迅速展开,新兴产业大量涌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是深入人心。“言必信,行必果”,中国正在兑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这件事,要按照全国布局来统筹考虑。‘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述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双碳”目标,一年多来,顶层设计加快完成。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同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随后,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要求下,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开始研究制定,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和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金融、碳汇能力、统计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撑政策。 在能源领域,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作为能源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综合性政策文件,该《意见》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保障的角度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进行系统谋划。 在工业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2月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积极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出台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以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分业施策,制定一系列专项政策,稳妥、科学、有序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 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介绍,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并陆续出台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完成了17个省份“双碳”实施方案的衔接,其他省份也在抓紧进行。 在进展迅速的同时,推进“双碳”工作既“快”又“稳”。 如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都纳入了推进“双碳”工作的考量范围。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也会不可避免继续增长。“推动‘双碳’工作短期内不能放弃传统化石能源,更不能背离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关键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全国一盘棋。”何立峰指出,要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高水平项目,可以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商业机会,大规模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最典型的例子是“双碳”目标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021年10月以来,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集中开工。这些项目重点利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土地资源,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资源综合利用等发展模式,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截至目前,第一批近1亿千瓦规模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 据何立峰介绍,中国将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同时,周边煤电企业坚持先立后破。“这将带动周边清洁高效的煤电和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 |